我国模具行业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三资企业蓬勃发展,中国模具生产规模和产品水平迅速发展的非国有经济如雨后竹笋般崛起,中国模具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品水平也迅速提高。在香港资金、台资和外资特别集中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随着机械、电子、轻工、建材、通信和办公设备等企业的兴起,企业内部辅助的自产模具生产也大量发展。
这部分模具生产规模约为300-500亿元。全国模具生产总规模,2005年已超600亿元。根据模具专家罗百辉的分析,模具行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速度高于年平均15%以上的速度,十一五期间模具生产总量每年增加约100~200亿元,目前全国(不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量)模具生产总规模约达到100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150亿元,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约为1:1,投入中约60%的资金用于购买新设备,平均每年约90亿元用于购买各种设备。
这是模具行业设备市场的概算。这个设备市场与机床工业的总规模相比只占很少的比例,但不能说很小,不能忽视。即使外资企业主要消除外国设备,留给国内机床行业的设备市场至少每年60亿元左右。如果国内设备水平和服务具有竞争力,外资企业也想购买便宜质量好的国内设备。所以,如果机床行业能把握住这个市场,那么十一五期间这个300亿元左右的市场用巨大这个词来形容也不为过。
模具行业对设备的基本要求。
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其它机械加工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是:模具多需要在实心金属模块上加工形状复杂的空间曲面,随着模具的大规模开发,模组的重量越来越大,目前已达几十吨;许多模具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窄,主要加工量集中在凹模和凸模上;随着模具产品的要求越来越精密、复杂,对模具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快出现了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形状。
根据生产模具的特殊性,对模具加工设备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1.机床应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适应模块重量的大承载能力2.工作台面尺寸应适应模具外形尺寸,应适应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不应狭长,但高度方向及其行程应具有较大空间3.需要高精度和精度保持性4.能够迅速高效地去除馀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保持连续长的满负荷运行5.为了适应复杂的空间曲面加工,需要大量的加工量,机床能够多轴联动,具有大的信息系统。
以上只提出了许多模具加工对设备的基本要求,还有许多特殊要求。例如,加工塑料的机床需要更高的速度,但由于切削力小,为了降低成本,机床可以采用轻量结构的试验模具用的研究压力机不需要高效快速,但是为了修理模具需要逆转动能的简单工序的大量重复加工可以使用专用机等。模具加工中对复合加工、柔性加工、在线检测也提出了要求。